“苏超”“村超”“浙BA”……中国草根赛事火了,地方赚了

从江苏“苏超”的万人呐喊到贵州“村超”的民族欢歌,从浙江“浙BA”的抢票大战到山东“V超”的本土热梗……今年夏天,草根赛事比高温更“上头”,不仅承包了全网热搜,更让普通人在赛场内外找回了激情与热爱。与职业联赛不同,草根赛事门槛低、参与度高,能够在吸引大批业余球员和本地观众的同时,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夏天,草根赛事比高温更“上头”。(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你赶我“超”
轰进20粒进球,6个主场城市迎来21万名现场球迷,数百个“第二现场”大屏观赛点的欢呼呐喊声响彻夜空。8月16日至17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9轮战罢,广大球迷再次见证“草根足球”的激情与活力。
从5月10日揭幕至今,“苏超”已持续了100多天,历经50余场比赛、近150粒进球。一路飙升的单场观众人数,勾勒出“苏超”低开高走的逆袭轨迹:揭幕战1.8万观众开局,次日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观众约为6000人。5月18日,联赛第二轮启幕,赛事已一票难求,总观众数飙升至5.9万人。随后的升温势头势不可挡,第三轮场均破万人,第四轮场均突破2.5万人,6月15日徐州对阵镇江单场首超3万人。第九轮联赛,南京对阵盐城的焦点战吸引60633名球迷涌入南京奥体中心,刷新第六轮南京主场对阵苏州时60396人纪录,再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新高。截至第九轮,赛事累计吸引观众超130万人,线上直播数据屡创新高。
与此同时,“浙BA”篮球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浙BA”覆盖了11个设区市和90个县(市、区)。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浙BA”第一阶段预选赛进行了250场比赛,吸引了1650名草根球员参赛,累计现场观赛人数达到77.88万人次,线上观赛人数超过1亿人次。
山东也不甘落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德州市首届篮球联赛“德BA”甫一揭幕,迅即引发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场内,3000多名观众几乎坐满看台;场外,文旅产品推介、企业现场促销搭建新型消费平台,周边商铺的食品饮料热销。在“德BA”之前,滨州男子篮球联赛“BBA”已于6月21日开赛,“红色临沂 热血城超”首届红色沂蒙城市足球联赛、2025潍坊市足球超级杯赛“V超”也已于7月12日在两地同日揭幕。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经过近5个月赛区角逐、汇集全国各地51支队伍方才打响的贵州“村超”全国赛,更是代表着“发动榕江人民自己玩”的贵州“村超”从质变跳跃到“吸引全国人民一起玩”的中国“村超”。在赛场上,球员们操着家乡方言与队友沟通交流,各类方言在足球场上此起彼伏。
从江苏到浙江,从山东到贵州,一场场草根赛事你追我赶,共同点燃了这个夏天的体育激情。
草根赛事掀起“狂欢”
赛场上,业余选手们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与“苏超”的516名球员中,有337名业余选手,在校大学生、高中生与快递员、空调维修工等同场竞技,他们以“双轨人生”致敬并超越平凡生活。6月29日,泰州队球员巴特以“倒挂金钩”进球,业余联赛诞生职业级神作。同日苏州队24号寇程开场1分17秒破门,创联赛最快进球纪录。7月20日,涟水县韩陈村党支部书记、39岁淮安队球员戴虎,登场9分钟打入“苏超”第100球。目前,至少有10名“苏超”球员被大学录取,在绿茵场与人生考场上同步冲刺,为普通人带来共鸣与力量。
赛场外,欢乐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贵州“村超”全国赛上,新疆球员加乌兰·加帕尔用一段即兴新疆舞致谢观众,云南楚雄州马缨花足球队手捧鲜花为对手送去祝福,西藏墨脱县的球员们跨越2000公里路程前来参赛……不同地域的文化,通过草根赛事和谐交融。
在互联网上,草根赛事更是引发阵阵狂欢。5月31日,“苏超”首次登顶微博热搜,6月21日单日热搜高达25个,7月的第一个周末相关话题40次冲上热搜,5月至7月微博平台产生171个相关话题,总阅读量高达29.34亿次。截至8月17日,抖音平台“苏超”“苏超联赛”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80亿次。另一边,浙江“浙BA”也出现了10多万人同时在线抢票的盛况。
潍坊当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作为山东首个地级市全域主客场制足球赛,“V超”一经揭幕便创下一系列纪录:现场观赛人数突破3万人,网络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20万人次,互动评论超过10万条。赛事相关话题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不断发酵,俨然成为当地热度最高的同城话题。与此同时,“白浪河划界条约”“谁才是真正的肉火烧”等融入本土文化的衍生热梗,出现在当地主城区的户外大屏。集合线上线下的氛围营造,持续推高“V超”与本土生活的互动层次和融合程度。
草根赛事带动经济蓬勃发展
除了赛场上飞扬的汗水与挥洒的热情外,草根赛事的火热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8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超”“浙BA”等一批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火爆出圈。“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
以“苏超”为例,5月30日,在常州队对阵扬州队前夕,常州率先发力,宣布端午假期对扬州游客实施全市A级旅游景区免票政策,引发文旅热潮。江苏各地随后纷纷推出“景区开放+IP绑定+消费激励”的组合,“宠粉”竞赛升级,经济效应显著。端午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46.93亿元;随后每轮联赛,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及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均较前一个周末稳步增长,前六轮赛事累计实现营收380亿元。6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强调充分发挥“苏超”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随着赛事的深入,苏超“第二现场”观赛模式让足球热情融入城市肌理,有效带动周边的商圈和餐饮,也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景。全省各地的夜市大屏、商场中庭、社区广场,集观赛、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看球从专业活动变成全民节日。7月5日晚,南京队与苏州队迎来对决,南京66个“第二现场”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7月19日,南通45个官方“第二现场”贡献销售额为7717万元。
“浙江BA”方面,“浙江发布”公众号显示,浙江各市推出了“浙BA”门票及观赛福利,涵盖景区门票、特色景点套票、餐饮折扣、酒店住宿优惠等,并配套消费券,引导观众在餐饮、住宿、交通等环节形成二次消费,推动地方经济活力。与此同时,浙江文旅携手滴滴提供打车券,用户可享最低6折出行优惠;杭州还上线了“轻装观赛”专属特权,顺丰提供行李寄存与寄递服务5折优惠。从交通到行李全程优化观赛体验,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更广泛的经济效应。
除此之外,草根赛事还在融入城市主流生活。比如,山东“V超”构建“90分钟+”消费链,寿光赛场设15个乡镇特产展位、奎文区发放“球迷优惠券”、寒亭区开发“潍象宝宝”文创等行为,都在强力推动比赛成为本土生活的主流热点。“临超”更将足球与音乐节、住房团购、美食市集融合,使赛事成为城市消费的枢纽节点。
“草根赛事具有‘高参与性+强本地黏性’的双重优势,能有效激活内生消费动力。”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参赛者和观众多来自本地及周边,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即时消费,且因情感投入深,消费意愿更强,形成‘观赛+聚会+打卡’的复合消费场景。”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草根赛事拉动地方消费的独特优势在于低门槛吸引大量群众参与,强地域黏性激发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消费热情。在“苏超”“浙BA”案例中,通过“赛事+文旅”的政策组合拳,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凭票根享受消费优惠等做法,成功将赛事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草根赛事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需“接地气”,深度结合地区运动喜好和体育传统,这不仅能提升竞技水平,也能增强社区社群联系并激活文体旅经济。同时,有望打造持续的赛事现金流,并带动文体产业上下游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长期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