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皆赛场,你在哪里看“苏超”?

8月17日晚,“苏超”第九轮南京队vs盐城队在南京奥体举行, 现场座无虚席,6万多名球迷助威。 聂振红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8月17日晚,“苏超”南京主场对阵盐城的比赛在奥体中心上演,超过6万名球迷的呐喊声震耳欲聋,将“苏超”开赛百日的庆典推向高潮。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萍 摄

8月17日,“苏超”南京主场迎来了60633名观众,刷新了国内业余足球赛事的现场观众人数纪录。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萍 摄

8月17日晚,“苏超”第九轮南京队主场对阵盐城队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南京队以3:2的比分,取得该场比赛的胜利。现场60633名观众刷新上个月南京奥体创下的“苏超”最高现场观赛人数纪录。

从奥体中心主场的震天呐喊到遍布全城的87处“第二现场”,再到居家屏幕前的沉浸式观赛,多元场景勾勒出观看“苏超”的全民热情。那一刻,整个金陵城皆是赛场,每一个观赛的人,都是这场比赛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现场直击:绿茵激情与城市共鸣

南京奥体中心的夜空中,此起彼伏的“南京加油”“盐城加油”声浪贯穿全场。60633名球迷齐聚于此,见证着南京队与盐城队的精彩对决。

现场看台上人浪翻涌,助威声浪直冲云霄。球迷张女士注意到,身旁一位中年大哥格外投入,每次南京队进球,他都要在过道上跳起来庆祝,像个孩子一样兴奋。“这就是城市足球的魅力吧!”她笑着说,“我也被这种纯粹的快乐感染,跟着陌生人一起奋力呐喊助威。”

“作为在南京工作的盐城人,两边进球都会让我激动!”球迷赵先生举着手机在看台自拍,屏幕里能看到他身后一半穿红色球衣、一半穿蓝色球衣的球迷方阵。“刚刚还看到一个穿了件蓝红相间的定制T恤的小姑娘,估计也是差不多情况。我在南京生活五年了,早就把这里当第二故乡,看到盐城老乡也特别亲切。”当盐城队扳平比分时,他激动地叫好;而南京队绝杀时,他也跟着全场一起跳跃庆祝,T恤上的汗水见证着这场特殊的观赛经历。

“现场见证了这场酣畅淋漓的反败为胜!”带着儿子来看球的王先生难掩激动,他的嗓子已经喊得沙哑,却还在给儿子讲解刚才的战术配合。他坦言自己全程都在紧张,尤其是盐城队反超比分时,手心都攥出了汗。“两队球员敢踢敢拼,奉献了一场超级精彩的比赛!”王先生特别注意到客队看台上的盐城啦啦队,从开场到结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助威气势,“都是好样的!”比赛结束后,王先生的儿子迟迟不愿离开座位,拉着爸爸在看台上等待球员谢场。“他在等着球员们绕场一周,近距离再次为他喜爱的球员们呐喊。”王先生说。

“第二现场”:大屏打造全民狂欢

对于没抢到票的球迷而言,金陵城中的“第二现场”同样是观赛主战场。南京市文旅局联合相关部门精心打造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早已备好大屏迎接球迷。

“奥体中心的票没抢到,早就听说华采天地有‘第二现场’。”市民刘先生一家三口吃完晚饭,7点不到就来到建邺区华采天地的下沉广场,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等开赛。刘先生6岁的儿子拿着助威的小喇叭兴奋地跑来跑去,妻子则在旁边的小吃店买了炸鸡块和果汁饮料,一家三口的观赛“装备”准备得十分齐全。作为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他们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这个被商圈霓虹环绕的观赛点。现场有不少像刘先生这样的家庭,家长带着孩子在互动区玩足球射门游戏,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商家的促销广播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前两天带孩子逛街的时候就来这里踩过点,今天特意早点来占位置。”刘先生笑着说,儿子已经学会了几个简单的助威口号,正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练习。

当绝杀时刻到来时,整个下沉广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观众们情不自禁跳起来庆祝,分享着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虽然不在奥体现场,但这里氛围一点不差。”刘先生难掩激动,小朋友们也格外兴奋。当终场哨声在奥体中心响起,全城87处大屏前的欢呼仍在回荡,足球的激情沸腾在每一个观赛人体内。

居家观赛:客厅里的沉浸式助威

“以前总觉得足球比赛没意思,现在居然每场都盼着看。”球迷陈女士紧盯着电视屏幕,茶几上摆着啤酒和卤味,俨然一副资深球迷的架势。这位从事幼教工作的年轻人,三个月前还是个对足球一窍不通的“小白”,如今却能准确叫出南京队主力球员的名字,甚至能分析几句战术打法,这样的转变源于同事们热烈的观赛讨论。“办公室同事经常聊‘苏超’,耳濡目染就跟着看了一场,结果彻底入坑了。”陈女士笑着说,“今天的比赛真是惊心动魄,精彩非常!9月6日的比赛,我一定得抢票去现场看!”

同样在家观赛的年轻白领小张蜷缩在沙发里,双手紧紧攥着抱枕,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屏幕。“太紧张了,在家看都手心冒汗!”比赛最后几分钟,他紧张得站了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着“稳住稳住”。南京队绝杀进球的瞬间,他激动得把抱枕扔到空中,立刻拿起手机跟朋友们分享喜悦。

“虽然没抢到票,但是在屏幕前我也喊破了嗓子!”刚工作的小李在出租屋里,对着笔记本电脑激动地呐喊,室友也在旁边敲着桌子助威。他们把小桌子搬到客厅,摆上零食饮料,把出租屋变成了临时观赛点。作为资深足球迷,小李看得格外投入,时不时给室友讲解战术配合。终场哨响后,他的嗓子已经喊得沙哑,却还在兴奋地和室友复盘比赛。尽管没能去现场,屏幕前的他们同样尽情释放着对足球的热爱。

结语

虽然身处不同的空间,却因为同一场球赛拥有了相同的喜悦与激情。当最后一波欢呼声渐渐平息,城市的各个角落仍残留着“苏超”带来的热度,期待着下一轮赛事的到来。


发表评论